第一黃金網7月27日訊在俄羅斯進一步削減對歐天然氣供應后,著急的不僅僅是歐洲。由于擔心歐洲為填補俄氣缺口,將從美國等其它國家購買更多天然氣,全球再次掀起一輪囤氣潮。
黃金TD走勢概述
周三(7月27日),黃金TD維持小跌。截止發稿,黃金TD開于375.54元/克,最高上探至376.10元/克,最低觸及374.80元/克。
消息面
俄削減對歐供應引發全球囤氣潮
一些貿易商告訴媒體,由于預計歐洲會囤氣,日本和韓國的公用事業公司目前正在加快液化天然氣(LNG)采購。而印度和泰國的買家也在考慮增加天然氣采購,這兩個國家通常對價格更為敏感。
此外,作為2021年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中國的消費量上升可能會進一步限制全球供應。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美國已經將更多的出口轉向歐洲,對亞洲的出口有所減少。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國,今年前5個月,至少71%的出口流向歐盟和英國。
而現在,亞洲國家完全有理由相信,歐洲將加大囤貨,各個國家對天然氣的爭奪將愈演愈烈。
本周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簡稱俄氣)宣布,由于管道用渦輪機受制裁牽累,俄方把北溪管道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量削減到其最大輸氣能力的20%左右,措施將于本周三生效,這相當于俄羅斯的輸氣量將從目前水平又削減一半。
知情人士日前透露,只要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僵局繼續,克里姆林宮就可能將其對歐洲至關重要的天然氣供應維持在最低水平,就歐洲的強硬對俄立場進行反擊,加大對歐盟施加壓力。如果這種壓力延續到冬季,可能導致歐洲大陸(傳統上是俄羅斯最大的出口市場)燃料極度短缺。
德國已經制定更為緊迫的天然氣存儲計劃。按照該方案,德國的天然氣存儲設施必須在9月1日之前達到75%的儲氣水平,在11月1日之前達到95%。而原計劃要求在10月1日前達到80%,在11月1日前達到90%。
由于擔心供應短缺,歐洲天然氣期貨周二自3月9日以來首次升破200歐元/兆瓦時,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一倍多。
各國搶購LNG可能會進一步推高LNG價。有貿易商表示,由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關鍵LNG出口終端中斷,北亞LNG現貨價格可能會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40美元,創下俄烏沖突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
在俄羅斯進一步削減對歐天然氣供應后,著急的不僅僅是歐洲。由于擔心歐洲為填補俄氣缺口,將從美國等其它國家購買更多天然氣,全球再次掀起一輪囤氣潮。
一些貿易商告訴媒體,由于預計歐洲會囤氣,日本和韓國的公用事業公司目前正在加快液化天然氣(LNG)采購。而印度和泰國的買家也在考慮增加天然氣采購,這兩個國家通常對價格更為敏感。
此外,作為2021年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中國的消費量上升可能會進一步限制全球供應。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美國已經將更多的出口轉向歐洲,對亞洲的出口有所減少。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國,今年前5個月,至少71%的出口流向歐盟和英國。
而現在,亞洲國家完全有理由相信,歐洲將加大囤貨,各個國家對天然氣的爭奪將愈演愈烈。
本周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簡稱俄氣)宣布,由于管道用渦輪機受制裁牽累,俄方把北溪管道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量削減到其最大輸氣能力的20%左右,措施將于本周三生效,這相當于俄羅斯的輸氣量將從目前水平又削減一半。
知情人士日前透露,只要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僵局繼續,克里姆林宮就可能將其對歐洲至關重要的天然氣供應維持在最低水平,就歐洲的強硬對俄立場進行反擊,加大對歐盟施加壓力。如果這種壓力延續到冬季,可能導致歐洲大陸(傳統上是俄羅斯最大的出口市場)燃料極度短缺。
德國已經制定更為緊迫的天然氣存儲計劃。按照該方案,德國的天然氣存儲設施必須在9月1日之前達到75%的儲氣水平,在11月1日之前達到95%。而原計劃要求在10月1日前達到80%,在11月1日前達到90%。
由于擔心供應短缺,歐洲天然氣期貨周二自3月9日以來首次升破200歐元/兆瓦時,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一倍多。
各國搶購LNG可能會進一步推高LNG價。有貿易商表示,由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關鍵LNG出口終端中斷,北亞LNG現貨價格可能會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40美元,創下俄烏沖突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
IMF:下調美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至2.3%
當地時間7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并警告稱,全球經濟在經歷了2021年的短暫復蘇后,2022年形勢卻愈發暗淡,鑒于目前所面臨多重風險疊加,正處于崩潰的邊緣。
其中,美國經濟硬著陸可能性則非常大,避免衰退已經是一條“很窄的路”,此時只需要出現一個小小沖擊,就足以讓美國經濟失去正增長。
綜合法新社、華爾街日報等消息,根據報告顯示,IMF再次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3.2%,遠低于去年的6.1%。而明年的預期增速將更為糟糕,僅為2.9%,這個數字已逼近代表全球性經濟衰退的2.5%紅線。
報告顯示,本次美國經濟增長預期被大幅修正,2022年預期從4月份的3.7%下調高達1.4個百分點至2.3%,而2023年僅為1.0%。這主要由于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長放緩,大幅的通脹直接侵蝕了家庭購買力,導致美國消費者支出低于預期,同時,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則使經濟增長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放緩。
對此,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Pierre Olivier Gourinchas)當天在IMF博客及電視節目中分別解讀稱,與4月份相比,美國是本次幾個主要經濟體中向下修正幅度最大的,其經濟硬著陸的風險非常高。他認為,避免美國經濟下滑現在是一條“非常狹窄的路”。
“根據我們的預測,美國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僅為0.6%,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只需要一個小小的下行風險沖擊,就完全足以讓美國失去正增長”,古林查斯指出,雖然在基線預測以下不意味著一定衰退,但絕對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局面。